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Extant literature documen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deployment and the risk of an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attack against citizens of the deploying country. It appears that deploy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terrorist actions in the home country. In particular, if country A decides to send troops to nation B, then citizens of the former country are more likely to fall victim of an attack carried out by a terrorist organis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latter country. Contributing to this line of literature, we further refine this relationship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egions where the troops are sent as well as by introduc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s of deployment.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ssions to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re more dangerous than missions to other regions as reflected by the terrorist threat in the home country. Robustness tests do however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ocation variable Asia is predominantly attributed to the mission to Afghanistan. As for types of deployment, only ad hoc missions seem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an attack, whereas no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found for other missions such as operations under UN and NATO flag. Leaving out the missions to Iraq and Afghanistan however also increases the danger resulting from missions by fixed coalitions. Our results find however no evidence that ‘wearing a blue helmet’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a terrorist attack at home.  相似文献   
22.
为提高运动载体涡流磁干扰建模与补偿的精度,对载体运动引起的涡流磁场的产生机理和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涡流磁场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溯源分析;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对涡流磁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考虑到计算空间包含结构的磁导率单一问题,采用了有限元节点法矢量磁位计算方式,并针对舱体壁计算单元,考虑了耦合积分电势自由度,同时考虑到磁场周期变化,采用了瞬态有限元计算方式;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揭示了运动载体涡流磁场与外磁场变化频率的关系,并分析了涡流磁场沿径向和轴向的空间分布特性和传播规律,为运动载体涡流磁场干扰的高精度建模与补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定量分析了隐身目标的双基地雷达散射截面积模型,结合双基地雷达的探测判决条件,运用空间区域划分的方法对隐身目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双基地雷达平面上隐身目标的探测模型,计算并给出不同条件下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与基线的仿真关系图;仿真分析的结果对优化双基地雷达的战术配置以及雷达组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基于2D不可压缩定常流动的控制方程,对5个NACA4412非对称翼型组成的平面直列翼栅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同一翼型在翼栅中工作和单独绕流时的升、阻力情况,验证了翼栅装置工作的可行性,反映了翼栅绕流的客观规律性。结果表明:翼栅翼型头部流速和压力急剧变化,尾部出现流涡尾迹,前部是负压区,后部是正压区,内部流速大,压力小;在1/3弦长附近翼栅翼型表面压力出现拐点,拐点之前翼型上下表面压力差较大,拐点之后翼型上下表面压力差较小;翼栅内部流场具有相似、相近性,外部流场差异性较大;翼型的压力差是产生升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基于小偏差理论,对无摄三体动力学方程沿标称轨道线性化,推导了三体动力模型的误差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该最优控制方法推导了转移轨道周期内的连续小推力控制方案,验证了控制加速度及状态量的收敛。同时针对整周期控制方式在超调后状态量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通过分段连续推力控制模式(Segm en ta l Con tinuous T hrust Con tro l,SCTC)来近似瞬时脉冲推力控制模式,并给出了最短分段控制时间的计算方法。实验表明,SCTC模式加快了轨道状态的收敛速度。对于km级入轨偏差,通过1次控制即可使实际轨道收敛至标称轨道。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更符合实际战场环境的飞机作战生存力,以降雨这一自然环境为典型,建立了雨杂波干扰下雷达对飞机的探测概率模型以及飞机生存力模型。认为飞机的RCS是Swerling起伏目标,通过确定综合信干比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采用蒙特卡罗法,利用MATLAB仿真了在雨杂波干扰和杂波抑制综合作用下飞机的生存力与距离的关系,并重点讨论了雷达波长和降雨状况对飞机生存力的影响。结论认为:在S波段内,降雨使飞机的生存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和敌方雷达波长的减小,飞机生存力的提高更为明显;考虑降雨状况的影响,对于飞机生存力的研究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27.
外测实时数据处理并行计算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实时中存在外测方案切换时数据抖动较大,影响显示输出效果的情况,提出了并行计算的实时数据处理模式。该模式下不同方案采用不同的跟踪滤波器,方案之间并行计算,择优输出。仿真和分析表明并行计算模式能够降低各个测量方案之间的精度差异,改善显示输出效果。同时,并行计算模式原理明确,格式简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合成孔径雷达(SAR)对车辆目标的识别效果与目标的姿态角密切相关.如果确定了目标的姿态角,就可以大大降低识别系统的运算量,提高识别效率.Radon变换是一种检测目标姿态角的有效方法,但是Radon变换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利用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引入角能量密度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Radon变换和角能量密度相结合的姿态角识别算法.利用MSTAR公共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样本,通过实验验证该种方法能够准确的估计目标的姿态角.  相似文献   
29.
我国的消防中介组织数量和业务范围极其有限,消防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缺位,论述了我国消防中介组织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消防中介组织立法中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消防中介组织立法构想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0.
基于混沌振子列的微弱舰船轴频电磁场信号频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程探测频率未知的舰船轴频电磁场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振子列的微弱信号频率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能有效地将强复杂背景噪声下的微弱轴频电磁场的频率检测出来.然后,讨论了不同阻尼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优阻尼比.最后,用该方法对舰船轴频电磁场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